護庇宮又稱鹽水媽祖廟,根據記載,建廟時間可追溯自1623年(明天啟3年),鹽水當地糖郊崇興行,從大陸福建迎來一尊媽祖,就是今天所奉祀的開基三媽,又稱糖郊媽,併入當時的福德祠合祀,並改為媽祖祠。
(這張之後補的,哈)
1662年(永曆16年)鄭成功部將何積善率眾入墾並將隨軍的媽祖請入媽祖祠一同和祀,就是今天的鎮殿大媽,後來鹽水港區日益繁榮,當時的郊商又從大陸迎來雜貨所供奉的箃郊媽、由布商所供奉的布郊媽及水、油商所供奉的水、油郊媽,另外義竹鄉角帶團商人所迎來的洲仔尾二媽,一同入媽祖祠合祀。
到了,1716年(康熙55年)境內居民合資改建並重新命名為護庇宮
諸羅縣志記載:天妃廟,鹹水港街,五十五年,居民合建。
1739年(乾隆4年)、1795年(乾隆60年)、1865年(同治4年、1878年(光緒4年)都曾重修或改建。
日本時期,1914年(大正3年)整修過一次。而後在1925年(大正14年),鹽水街長陳宗能倡議前往湄洲進香,眾人附和,遂派陳卻、李海龍二人奉開基三媽出發,事後又迎回一尊媽祖神像湄洲二媽。
之後,推行皇民化運動,護庇宮遭到破壞,所幸當時主事陳宗能雕刻了假的神尊調包,將原本神尊分散到信徒家裡,廟裡的神尊才得以保存下來。
1924年(大正13年)的石香爐
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於1972年(民國61年)重建完成現今樣貌,成為了鹽水地區的信仰中心。
1782(乾隆47年)「府憲示禁」碑、1795(乾隆60年)「重興護庇宮碑記」、1865年(同治4年)「重興護庇宮碑」
好可惜被椅子擋住
參考資料:維基百科
鹽水護庇宮
奉祀:媽祖、玉皇大帝、觀音佛祖、福德正神、註生娘娘、中壇元帥
地址:臺南市鹽水區中正路水正里16鄰140號
創建年代:1716年(康熙55年)或更早
目前建築年代:1972年(民國61年)